安徽教师招考网相关[教师招考] 信息“2016安徽教师统考每日一练04月17日”由发布 ,更多2016安徽教师统考每日一练04月17日信息,
(每日一练04月17日)
单选题
1.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( )
A.行为疗法 B.森田疗法 C.系统脱敏法 D.肯定性训练法
2. 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( )
A.群众性活动 B.个别活动 C.小组活动 D.学科活动
3.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,“温故而知新”属于( )
A.顺向负迁移 B.逆向负迁移 C.逆向正迁移 D.顺向正迁移
4.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( )
A.道德认知 B.道德情感 C.道德意志 D.道德行为
5.“寓德育于教学之中,寓德育于活动之中,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,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,寓德育于管理之中。”这体现了( )
A.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、情、意、行的培养提高过程
B.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
C.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,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
D.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、反复的、逐步提高的过程
辨析题
6.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,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。
7.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。
简答题
8.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?
9.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?
材料分析题
10. 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,我班有个男生,性格比较暴躁,态度粗鲁,稍不合他意,就出口骂人,动手打人,在班级里纪律自由涣散,是一个典型的“自我主义者”。每做一件事,他认为是对的就去做,全然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想法和感受。一次社会课上,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同学回答,他也把手举在那里,嘴上喊着:“我会,我来回答,我来回答。”但我没有理他,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,嘴上说:“我会回答的问题,为什么不叫我回答?”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。类似他这类学生,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,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,将对整个班级极为不利。所以,我经常让他为班级服务以示惩罚,如扫厕所、倒垃圾等。他自己干得挺认真,上课的时候不再吵闹,只要我在,他就乖很多,但在其他课堂上依然如故。我逐渐发现他很怕我,而且对我有敌意,我感到很困惑,我该怎么办?
请用德育相关原理,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或经历对案例进行分析,帮帮这位老师。如果你遇到类似现象,你会怎么办?
加助教QQ,解决16年教师统考全程疑问!
珍珍QQ:2396446746
天天QQ:1125206862
聪聪QQ:276133389
漠漠QQ:1841387835
冬冬QQ:281771002
微信公众号:shichuedu
每日一练由师出教育提供,往期汇总请点击“每日一练汇总”
答案在题目下方
【参考答案】
1.【解析】B。矫正强迫症的方法是日本的森田疗法,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,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,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。
2.【解析】C。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。
3.【解析】D。 “温故而知新”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,属于顺向正迁移。
4.【解析】D。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标志。
5.【解析】C。略。
6.【解析】这句话是不正确的。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,便于因材施教,有利于人才的培养;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;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、管理能力、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;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,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。但是,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;在对待分组教学上,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;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,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,慢班、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。
7.【解析】这种说法是正确的。(1)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(教和学),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(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),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,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,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,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。(2)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,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:①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;②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;③教师的引导性、指导性与传授性(有领导的认识);④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;⑤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。
8. 【答案要点】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。
(1)内部因素。内部因素主要包括: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;成熟与年龄特点;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;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;学生的焦虑程度。
(2)外部因素。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。具体而言,外部因素主要包括: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;教师的榜样作用。
9. 【答案要点】思维品质,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。思维品质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,主要包括深刻性、灵活性、独创性、批判性、敏捷性和系统性五个方面。
10.【答案要点】
(1)深入了解学生,因材施教,坚持正面教育,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的形成。案例中老师对该学生的行为处理过于简单和粗暴,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,企图用“堵”的方法来防止问题的出现,但是,事实上,这样反而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,以致存在“敌意”。
(2)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方法,说服、榜样教育、陶冶心灵、表扬奖励与批评相结合。“运用体谅模式”,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,体谅老师的用心,体会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,体会全班学生维护班集体荣誉的心情。
加入2023教师招考备考微信群